节能环保

储能产业开始起量,今年能不能实现真正地“爆发”?-乐鱼官方app下载

2023-08-16 10:50:39  信息编号:k20230515635634  浏览次数:54

2021年,随着强配储能政策的出台以及2025年发展目标的制定,储能在资本市场曾得到过比较高的关注度。但由于经济性不足,加上非刚需属性,后期板块热度逐渐下降。




到今年,平静又一次被打破。在2023年《财富》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500强排行榜中,有多达55家企业布局储能产业。根据预计,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大关,到2030年将接近3万亿元。




储存积攒了多年的“能量”,到底能不能真正地“爆发”?新型储能行业,能不能成为下一个朝阳行业呢?




全球竞逐




2022年以来,随着全球能源供需格局进入调整阶段,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储能列为加速其清洁能源转型的必选项。来自咨询机构infolink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总计142.7gwh(亿瓦时,电功单位),同比2021年出货量46.9gwh大幅增长204.3%。




巨大的储能蓝海市场吸引着全球眼光,掀起资本热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之一,也是储能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有统计显示,2022年,中国新安装了5.6千兆瓦的储能电池,是2021年的2.3倍,占全球总量的34%,位列世界第一。同期,我国新成立了3.8万家储能全产业链相关企业,这一新增数量是2021年的5.8倍,2020年的10倍。




2023年是储能产业持续爆发的一年,全国工业大省纷纷加大力度布局储能产业。今年初发布的《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还提出了城市分工,即要以珠海、佛山、肇庆、东莞为重点建设锂电隔膜生产制造基地。




另一边,今年以来,各大电池企业也纷纷发力,为万亿储能市场继续“添柴加火”,同时也带来了大批的储能产业新项目。




今年4月,特斯拉宣布在上海投资建设储能超级工厂,于2023年第三季度开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该工厂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可达1万台。紧接着5月,宁德时代发布了全球首个零辅源光储融合乐鱼app官网下载的解决方案。同期,比亚迪发布了首款集成刀片电池的储能系统“比亚迪魔方”。还有蜂巢能源也发布了应用于电力、工商业和家庭三大场景的短刀全系储能电芯及产品。




多重利好




储能突然开始起量了。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70.2gw,同比增长44%,其中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规模8.0gw/16.7gwh,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新增规模(7.3gw/15.9gwh)。




储能之所以在今年突然加速,核心原因是经济性是提升。




今年储能最热的一个领域是工商业储能,写字楼、工厂等用电侧配备的储能设备,其主要实现的目标包括自发自用或者峰谷价差套利。




2021年,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要求在保持电价总水平稳定的基础上引导用电侧削峰填谷、改善电力供需状况、促进新能源消纳,随后各地开始划分峰谷时段并确定峰谷电价价差。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峰谷电价价差不断拉大,根据北极星储能网的统计,到7月全国共有19省市峰谷电价差超过0.7元,其中上海地区的峰谷价差最高达到1.8923元/kwh。




峰谷价差的扩大直接给储能带来了套利空间,进而带来大量的工商业储能需求,而成本端的快速下降又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过程。




拆解储能系统的成本构成,电池成本大约占60%,pcs占15%,bms占10%,ems占比5%-10%,其余配件占5%,因此电池是最关键的成本项。而目前储能电池主要是锂电池,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中锂离子电池占比高达86.8%。




今年以来,锂价直线下探,极大降低了储能电池的成本。据统计,到今年6月,储能系统中标均价已低至1082.00元/kwh,相较1月下降了25%。由于锂价下降向下游传导有一定延迟,未来一段时间内储能系统价格大概率仍将呈继续下降。之前业内做过测算,如果锂离子电池容量成本和功率成本再下降20%,那么其loce(度电成本)将比现阶段最经济的抽水蓄能还要低。




除了经济性提升,用电负荷的持续走高也在驱动储能赶快上马。




根据中电联之前的预估,正常气候情况下,今年全社会用电量大约是9.15万亿千瓦时,比2022年增长6%左右。如果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气候,那么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8000万-1亿千瓦。




而另一方面,2022年我国水电、煤电、气电、生物质、核电装机容量净增加只有4864万千瓦,风电、太阳能虽然增加了不少,但几乎无法提供顶峰供电能力,因此8000万-1亿千瓦的最高负荷增长并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今年和明年我国电力供需整体处于偏紧状态。




长期看,随着新能源比例和居民用电量不断上升,尖峰负荷压力会变的越来越大,单靠在发电侧扩大投资来解决高峰时段供不应求的问题并不现实,也不划算。在此背景之下,工商业储能低谷时段充电、高峰时段放电的策略就显得很有价值。




配储之“困”




在当前国内大多数省市,配置储能是光伏电站并网的前提条件。




对于光伏电站持有方来说,在建设电站时,同步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设施,有助于解决光伏发电存在的不稳定问题,提高消纳能力,也为持有方提供更多运营模式的选择。




但是,如果不考虑市场情况,“一刀切”式地要求电站强配高比例储能,对于企业主体来说,反倒不划算。根据测算,按照100mw项目配置10%/2h储能系统的要求,每增加10%的储能比例,电站成本将增加约0.3元/w。




“配储”,一段时间内成了很多新能源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困境”。




一面是配储之苦,另一面却又可能是“弃风”“弃光”之痛。




根据招商证券2022年的一份报告,如果不附加储能,电网的风光消纳阈值在15%上下。如果风光渗透率由20%向上提升,将会造成系统净负荷的波动幅度、剧烈程度陡增。




电网稳定性造成的消纳能力弱化是新能源消纳的潜在制约因素,大规模储能配置成为新能源发电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的必然选择。通过为光伏电站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设施,不但能增强光伏发电的灵活性,也能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降低电网调峰压力。




2021年各地颁布的文件中,对于光伏配储的比例要求大多在10%左右,连续储能时长为2小时,且要求配储的多为大型集中式电站,而对于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配储则基本以自愿、鼓励为主。但随着新能源项目加速上马,消纳压力增大,储能设施比例开始临近危险的界限。因此,原本自愿、鼓励配备的储能设施,从2022年开始逐渐变为强制要求。




为了帮助企业度过“阵痛期”,许多地区都从支持补贴、建设规范、商业运行等方面不断优化政策。




投资补贴方面,浙江诸暨规定按200元/kwh给予储能设施投资单位一次性补贴。重庆铜梁区提出对配建储能的新能源发电企业、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每年按照新型储能设备投资额的5%给予补贴,连续补贴4年。新疆、江苏、广东、安徽、湖南等地根据放电量对储能项目进行补贴,补贴标准在0.2-0.5元/kwh之间。其中,新疆、江苏还规定补贴的标准将逐年退坡。广东东莞、深圳,安徽合肥对同一项目的补贴设置了上限,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内蒙古则规定按放电量计算,设置补偿费用的上限为0.35元/kwh。浙江温州针对纳入省级示范的储能项目给予3年的(按200元、180元、170元/千瓦·年退坡)容量补贴。




需求响应补贴方面,重庆两江区提出针对用户侧储能项目,根据项目实施前后用户企业用电尖峰负荷实际削减量给予补助。




除了上述补贴政策,多个省(区)还制订了储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调峰补偿标准。其中,宁夏给予的调峰补偿价格较高,示范项目调峰补偿0.8元/kwh;湖南、青海、新疆等地区给予的储能调峰补偿价格在0.5元/kwh左右;山东、河南、广西等地给予的储能调峰补偿价格在0.2-0.4元/kwh。




当然,“吃补贴”,并非长久之计。山东、甘肃、广东等也在探索储能通过电力现货市场来获得收益。




资本青眼有加




在新型储能飞速增长的背景下,储能企业近期开始纷纷排队ipo。




7月5日,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完成c轮融资,融资总额超45亿元;6月30日,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6月28日,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申请获交易所受理;6月20日,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沪市科创板披露招股书申报稿……




储能资本市场保持高度活跃,上半年相关企业融资总额超过730亿元。




据统计,2022年至今,已经有30家左右非能源领域企业“跨界”储能行业,可见其热度之高。




以储能电池行业为例,目前的主流参与者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是“新势力”。当前出现了一批主营业务专门是储能电池产业链相关产品制造的企业主体,“杀”入赛道,抢占先机。例如因湃电池、广州储能集团、海辰储能、楚能新能源、宝丰集团、盛虹动能等。




二是动力电池制造商。今年4月,特斯拉宣布在上海投资建设储能超级工厂。该工厂计划于2023年第三季度开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1万台。紧接着,宁德时代在5月发布了全球首个零辅源光储融合乐鱼app官网下载的解决方案,该系统搭载1.5万次循环寿命的电芯,实现光储同寿。同期,比亚迪发布了首款集成刀片电池的储能系统“比亚迪魔方”。相比传统储能系统,“比亚迪魔方”无模组、无pack,直接集成到系统中,提升约98%的空间利用率,适用于工商业储能、电站级储能等应用场景。lg新能源计划从今年10月开始,扩大其密歇根电池厂的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并首先考虑将其用于储能系统而非电动汽车,以增强自身在储能市场的竞争力。国轩高科、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国内锂电厂商也发布了应用于电力、工商业和家庭三大场景的储能电芯及产品。




三是光伏产品制造商。光伏企业正在大举涉足储能电池,加速纵向一体化布局。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全球出货量已连续7年在中国企业中位居第一;天合光能成功交付国内单体800mwh储能项目,并推出12000次循环的储能天合芯;协鑫集团年产36万吨磷酸铁锂储能材料项目在四川投产。




四是新型储能领域的“老玩家”。这些企业主要是较早入局储能后将储能转为主营业务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如鹏辉能源、南都电源、中天储能等。




不过,储能行业具有高度价格敏感性,成本是决定储能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认为,我国新型储能市场尚未形成稳定的收益模式。盈利水平低、成本疏导机制难始终是困扰新型储能发展的难题。




根据普华永道及储能领跑者联盟的测算,以电力现货市场发展较好的山东省为例,山东省五家独立储能电站若不考虑政策补贴和(新能源配储)容量租赁的收益,在当前利用现状下,距离静态的收益达成相距甚远。参照地方政府对光伏、风电行业的补贴政策,随着鼓励优惠政策的到期,在容量补偿上的预期收益将不断走低。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之一,也是储能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储能技术、产品、产能、人才等方面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遗憾的是,在这条路上,我们已经没有可以参考学习的对象了——不仅中国,全球储能行业都缺乏长期的大规模储能项目的运营和管理经验。




同时,不得不承认的是,储能行业的发展,确实离不开新能源行业的高速扩张。作为一个“倒逼”出来的新兴行业,储能自诞生之初就扮演着一个辅助者的角色。




因此,储能企业们共同面临的盈利问题,或许还需要从电力现货市场整体的角度出发,引导配建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发挥配建储能和新能源电站的整体联动作用,才能够实现新能源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乐鱼官方app下载的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资讯

|导航

环保设备网 乐鱼官方app下载的版权所有 ©2017

皖icp备2020019861号

网站地图